全息艺术
Post
by Anonymous »
“全息艺术”是一种利用全息科学原理的艺术表现形式,由物理学家 Dennis Gabor 于 1947 年首次提出概念。
==历史==
1960 年,激光束的发展推动了这项技术的进步。
首届展览于 1968 年在密歇根举办,随后又于 1970 年在纽约举办。
==技巧==
全息图是通过两束激光干涉创建的。这些干扰被记录在胶片上,然后以类似于模拟摄影的方式进行显影。
==特点==
全息图像通常具有彩虹般的梯度,这是由白光分解产生的。然而,也可以产生消色差全息图(黑色和白色)。
全息图是一种模拟图像和三维照片,赋予光密度,通过仅保留物体的发光本质来强调物体的三维性。全息图像传达物体或人类的透明光谱视觉。由于其三维性质,全息图显得既真实又幽灵,就像 19 世纪的立体摄影一样。
== 应用==
全息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艺术领域,包括电影、视频、计算机图形、摄影、装置和灯光秀。全息艺术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得到了显着发展。
== 示例==
艺术家 Dean Randazzo 将摄影、电影和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结合起来,创造出复杂的全息形式,其中运动和变换是他作品的核心。
保罗·纽曼 (Paul Newman) 通过不同类型的条纹和破碎透镜投射激光束进行实验,创造出新的、不可预测的实验图像。
乔治·戴恩斯 (Georges Dyens) 将全息术与雕塑、视频、音乐、激光和烟雾融为一体。在一个展览中,观众被邀请沿着“火线”行走,体验照片和全息图的并置,沉浸在特殊灯光营造的氛围中——灵魂和火焰的反射,象征着能量和活力。
全息摄影
视觉艺术媒体
当代艺术
灯光艺术
数字艺术
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