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训诂术语 ⇐ 文章草稿
初步文章
1761164290
Anonymous
[h4] 这是一本《尚书》训诂用语(有关早期汉语文献目录|早期汉语文献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文献集|主要文章)。
该术语涉及《尚书》的传播和注释历史(
== 词汇表 ==
注:以下《尚书》训诂术语(训诂的中文词是“训诂学”):
=== C ===
; :蔡沉(南宋)|蔡沉 Cài Shěn(约公元 13 世纪),南宋学者,《书集传》的作者,这是一部综合了《尚书》早期传统的有影响力的评论。
; :张西堂(Zhāng Xītáng,20世纪),中国现代学者。着有《尚书引论》一书,对《尚书》进行了分析性介绍,总结了《尚书》从古代到现代学术传播和解释的主要发展。
; :陈梦家 Chén Mèngjiā (1911-1966),中国学者、考古学家、语言学家。 《尚书通论》一书的作者,这是一部开创性的现代研究《尚书》的著作,以文本分析和早期汉字研究的结合而著称。
; :陈乔枞/陈乔枞(Chén Qiáocōng,1809-1869),清代学者、考据家。着有《今文尚书经说考》,考查《今文尚书》的残迹和注释痕迹,为清代《尚书》的文字学、训诂学做出了贡献。
; :陈衍(诗人)|陈衍 Chén Yǎn(1856-1937),清末民初学者、诗人、历史学家。 #尚书举要|尚书举要的作者。
=== D ===
; :戴君仁 Dài Jūnrén(1901-1978),中国学者、历史学家,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典籍。他编撰的《阎毛古文尚书公案》是对清代《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的开创性研究。
; :Duan Yucai 段玉裁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语言学家、语言学家,以《说文解字注》和《古文尚书专议|古文尚书专议》闻名。
=== G ===
;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疑古学派先驱。他对包括《尚书》在内的中国早期历史文本进行批判性研究,质疑传统归属并探索文本形成。他的著作为现代中国古典史学和文献学的批判方法奠定了基础。主编《古史辨》。
; :古文尚书 Gǔwén Shàngshū(“古文尚书”),《尚书》的一个版本,据说在汉代孔府的墙壁上被重新发现。梅泽在东晋所传的文字,现已被认为是伪造的。
; :《古文尚书马郑注》古文尚书马郑注《古文尚书马郑注》,10卷,#孙心言|孙行言着。
; :Guwen Shangshu shiyi 古文尚书拾遗 Gǔwén Shàngshū shíyí (“古文字尚书补充研究”),#张秉霖|张秉霖的作品,为早期对“古文字”文本的研究添加了文字学注释和更正。
; :古文尚书疏证Gǔwén Shàngshū shūzhèng(《古文尚书考证》),#颜若渠|颜若渠揭露许多“古文字”章节为后人捏造的清代标志性著作。
; :《古文尚书元词》《古文尚书冤词》,作者:#毛奇龄|毛奇龄(1623-1716 年)。在这部作品中,毛奇龄针对#颜若渠|颜若渠的考据,捍卫了#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的真实性。 该文本是清代学术争论《古文尚书》真伪的重要文献,也是《尚书》考证界标志性案例的一部分。
; :Guwen Shangshu zhuanyi 古文尚书撰异 Gǔwén Shàngshū zhuànyì(《古文字尚书变体集》),#Duan Yucai|Duan Yucai 比较“尚书”版本之间文本差异的清代研究。
=== H ===
; :皇清经解 黄清经解 黄清经解 清朝儒家经典注释选集,收录《古文尚书传译|古文尚书撰异》(清段玉裁)。
; :皇清经解续编 皇清经解续编 皇清经解续编 皇清经解续编 皇清经解续编 #黄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 包含清末注释如#颜若渠|颜若渠的#古文尚书 书正|古文尚书书正。
; :惠栋 Huì Dòng (1697-1758),清代学者、文献学家,专攻考据、经学。 #尚书古义|尚书古义的作者。
===我===
; :池田末利 :ja:池田末利|池田末利(1910-2000),日本汉学家、中国早期经典学者。着有《尚书》,这是一本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评论和翻译著作,将日本文献学研究与中国传统《尚书》训诂融为一体。
=== J ===
; :焦循Jiao Xún(1741-1805),清代学者。着有《禹贡郑注释》和《尚书补疏》,是清代《尚书》考据传统的重要著作。
; :江声 江声(1721-1799),清代学者。 《尚书集注音疏》作者,为研究《尚书》提供文字和音注。
; :金藤金縢(“金镶金库”),参见#青花剑金藤记事|青花剑金藤记事
; :今文尚书(Jīnwén Shàngshū,“现代尚书”),汉代流传的《尚书》版本,现存二十八章,以当代隶书书写。它构成了#十三经注书|十三经注书中包含的标准文本的基础。
; :《金文尚书二十八章解》Jīnwén Shàngshū èrshíbā piān jiě,#杨中泰|杨钟泰,对#金文尚书|金文尚书版本进行注释。
; :今文尚书经说考今文尚书经说考,#陈乔枞|陈乔枞的清代研究。该作品调查了《金文尚书》的碎片和失落的评论传统,分析了现代文字版本《尚书》的传播和解释。
=== K ===
; :开城石经|开城石经 开成石经/开成石经 Kāichéng shíjīng (《开城石经》,内有《尚书》)
; :孔安国 Kǒng Ānguó(公元前 1 世纪),西汉学者,孔子的后裔。以对《尚书》等儒家经典的评论而闻名。他的著作对《尚书》“今书”和“旧书”版本的传承和解释做出了贡献,并影响了晚清和现代的文本研究。
; :孔安国尚书传 Kǒng Ānguó Shàngshū zhuàn (孔安国的文献书),过去被错误地认为是#Kong Anguo|孔安国(公元前 1 世纪),西汉学者和孔子的后裔。这部著作对《尚书》进行了注解,对“今书”和“古书”版本的传承和解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文虽已大量失传,但后世学者及编纂者参考其内容,使其成为研究《尚书》文本传统的重要资料。
; :孔颖达 Kǒng Yǐngdá(约 574-648 年),唐代儒家学者,《五经正义》主编。 #尚书正艺|尚书正艺编译器。
=== L ===
; :鲁王刘裕|刘余 刘余 刘裕 (鲁恭王),汉代王子,据说发现了藏在孔府墙内的#古文尚书|古文尚书。
=== M ===
;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代学者、语言学家。在他的《古文尚书冤词》中,他针对#颜若渠|颜若渠的考据,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的真实性辩护。毛奇龄对儒家经典有大量的评论和著作,他与颜若渠的辩论被认为是《尚书》考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
; :马融,参见#古文尚书马征诸|古文尚书马征诸。
; :梅赜 Méi Zé (fl. 4th c.),东晋学者,向朝廷呈献所谓的《古文尚书|古文尚书》;这个版本现在被广泛认为是杜撰的。
=== P ===
; :平津馆丛书Píngjīnguǎn cóngshū(“平津画室丛书”),清末学术丛书,由#孙行言|孙行言编印,内容包括文字学和经典评论,包括#尚书金谷文诸书|尚书金谷文诸书。
; :皮锡瑞 Pí Xīruì(1800-1860),清代学者、考据家。着有《尚书大传疏证》,对《尚书大传》进行评注和考证,为《尚书》的文字传承和训诂研究做出了贡献。着有《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为《尚书》传承训诂研究的重要著作。
===问===
; :清华简〈金縢〉集释 Qīnghuá jiǎn Jīnténg jíshì(《清华简注金腾》)是一部现代学术版本,对清华简中发现的金藤文字进行了全面的注释。出版于清华简集释丛书系列(Qīnghuá jiǎn jíshì cóngshū,清华简注丛书),这是一系列学术版本,汇集了清华简各种文本的评论和研究。cf。 [https://www.ctwx.tsinghua.edu.cn/info/1072/3164.htm ctwx.tsinghua.edu.cn]
; :屈万里屈万里(1907-1979),中国现代语言学家、历史学家。 《尚书释义》和《尚书今诂今译》的作者,将传统注释与现代文献学和语言学见解相结合,对《尚书》进行了阐述。
=== S ===
; :《尚书》(池田末利)|《尚书》(しょうきょう,文献之书),作者#Ikeda Suetoshi|池田末利(1910-2000)。对《尚书》的现代日本综合研究和注释翻译,讨论其文本构成、结构和语言学问题。该著作代表了二十世纪日本对《尚书》训诂和比较古典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 『:ja:全釈汉文大系|Zenshaku Kanbun taikei 全釈汉文大系(日语完整解释的汉文大系)11 ''尚书''集英社,东京 1976
; :《尚书补疏》,二卷,#焦循|焦循,清代《尚书》注疏传统中的重要内容。
; :Shangshu dazhuan 尚书大传 Shàngshū dàzhuàn (《尚书大传》),古代对《尚书》的注释,对其章节进行了广泛的解释和解释。传统上归因于早期学者,它代表了《尚书》传播和训诂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影响了后来的评论,包括#孔安国|孔安国以及后来的汉清学者的著作。
; :《尚书大传补注》《尚书杂传补注》,清代王闿运|王闿运,刊于湘绮楼全书。 本文对#尚书大传|尚书大传进行了补充注释,进一步阐述了其章节和解释,对于理解清代尚书训诂学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 :《尚书大传疏证》,皮锡瑞清代学术著作,发表于《师伏堂丛书》。本书对#《尚书大传》|《尚书大传》进行了批评和注释,为研究《尚书》的文字传承和训诂做出了贡献。
; :尚书古文疏证 :zh:尚书古文疏证|尚书古文疏证 Shàngshū Gǔwén shūzhèng,又名#古文尚书疏证|古文尚书疏证 古文尚书疏证 Gǔwén Shàngshū shūzhèng (古书尚书证据)
; :《尚书古义》Shàngshū gǔyì(《尚书的古义》),#惠东|惠东的清代作品,重点关注《尚书》的语言和语义解释。
; :《尚书后案》《尚书后案》,#王鸣盛|王鸣盛的清代研究。本书继续对《尚书》文本传统进行批判性审视,继#颜若渠|颜若渠等早期学术研究之后分析真实性和解释问题。
; :《尚书今诂今译》《尚书的现代解释与翻译》,#屈万里|屈万里屈万里,提供了对《尚书》的现代语言释义和解释,连接了传统训诂和当代学术。
; :《尚书今古文注疏》《尚书今古文注释》,#孙星衍|孙星衍对“新文”与“旧文”版本的清代比较注解。发表于#平津馆丛书|平津馆丛书。
; :《尚书集注音疏》《尚书注音集》十二卷,作者#江声|江声(1721-1799),为《尚书》提供文字和注音。
; :《尚书举要》Shàngshū jǔyào(《尚书要义》),清末对《尚书》关键文本和解释问题的简明概述,作者#Chen Yan|Chen Yan。发表于#十一石丛书|十一石丛书。
; :《尚书孔氏传》又名伪#孔安国尚书传|孔安国尚书传伪《孔安国尚书传》。这篇文本传统上被认为是孔氏家族的作品,但现在被认为是杜撰的,构成了古文(古文)尚书传统的一部分,反映了后来的编辑和训诂干预。
; :《尚书孔传参正》,36卷,#王先谦|王先谦,对《尚书》文本传统的批判研究。
; :《尚书释义》,作者#屈万里|屈万里屈万里(1907-1979),对《尚书》进行详细的解释性评论,侧重于文献学的澄清和对古典术语的现代理解。
; :尚书通论(Shàngshū Tōnglùn,《尚书通论》),#陈梦家|陈梦家(1911-1966)。 《尚书》原版于 1956 年在上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 年在北京由中华书局重新出版并附有重要附录。该书综合了文献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视角,对《尚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 :《尚书训诂》尚书训诂《尚书训诂》一卷,王引之著|王引之,清文献学、《尚书》考据学的奠基之作。
; :《尚书引论》,作者#张西堂|张西堂(20世纪)。 《#尚书|尚书》的现代入门研究,概述其文本历史、结构和主要释经问题。 The work serves as a synthe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cholarship and modern critical approaches to the ''Shangshu''.
; :Shangshu zhengdu 尚书正读 Shàngshū zhèngdú (“Correct Reading of the Shangshu”), 20th-century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by #Zeng Yunqian|Zeng Yunqian, published by #Zhonghua shuju|Zhonghua shuju (1964).
; :Shangshu zhengyi 尚书正义 Shàngshū zhèngyì (“Correct Meaning of the Shangshu”), Tang-dynasty commentary by #Kong Yingda|Kong Yingda, included in #Shisanjing zhushu|Shisanjing zhushu.
; :Shisanjing zhushu 十三经注疏 Shísānjīng zhùshū (“Commentaries and Subcommentaries on the Thirteen Classics”), Tang compilation of canonical Confucian texts and commentaries, including #Shangshu zhengyi|Shangshu zhengyi; reprinted by #Zhonghua shuju|Zhonghua shuju (1980).
; :Shiyishi congshu 石遗室丛书 Shíyíshì cóngshū, late Qing private collection of philological and literary studies, including #Chen Yan|Chen Yan’s #Shangshu juyao|Shangshu juyao.
; :Shu gu wei 书古微 Shū gǔ wēi (Shu gu wei 書古微( The Ancient Esoteric Meaning of the Book of Dokuments), 12 juan, compiled by #Wei Yuan|Wei Yuan 魏源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work analyzes how Western Han ''jinwen'' (New Script) Confucian scholars interpreted the ancient meanings of the ''Shangshu''. Wei Yuan argues that not only the ''#Guwen Shangshu|Guwen Shangshu'' and ''#Shangshu Kongshi zhuan|Shangshu Kongshi zhuan'' appearing in the Eastern Jin were forgeries, but even the ''Guwen Shangshu'' editions by Ma Rong and Zheng Xuan of the Eastern Han were not authentic texts of Kong Anguo. Included in the Huang Qing jingjie xubian (皇清经解续编).
; :Shu jizhuan 书集传 Shū jíchuán (“Collected Commentary on the Documents”), commentary on the Shangshu by #Cai Shen|Cai Shen of the Southern Song, synthesizing interpretations from the Tang and earlier dynasties. Often printed together with the ''Shangshu'' in the #Shisanjing zhushu|Shisanjing zhushu.
; :Sibu congkan 四部丛刊 Sìbù cóngkān (“Collected Editions of the Four Categories”), large early 20th-century photoreproduction series of Song, Yuan, and Ming editions, organized by the traditional four divisions of Chinese learning: ''jing'', ''shi'', ''zi'', and ''ji''. It uses for the text a 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 of a Song dynasty wodblock edition.
; :Sun Xingyan 孙星衍 Sūn Xīngyǎn (1753–1818), Qing-dynasty philologist and bibliographer, known for his textual studies of ancient classics. Author of #Shangshu jinguwen zhushu|Shangshu jinguwen zhushu, published in #Pingjinguan congshu|Pingjinguan congshu. Author of ''#Guwen Shangshu Ma-Zheng zhu|Guwen Shangshu Ma-Zheng zhu'' (古文尚书马郑注, 10 juan)
=== W ===
; :Wang Kaiyun 王闿运 Wáng Kǎiyùn (1833–1916), Qing-dynasty scholar, historian, and philologist. Author of #Shangshu dazhuan buzhu|Shangshu dazhuan buzhu (尚书大传补注), which provides supplementary annotations to the #Shangshu dazhuan|Shangshu dazhuan, further elaborating on its chapters and interpretations. His work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 Qing scholarship on Shangshu textual criticism and exegesis.
; :Wang Mingsheng 王鳴盛 (Wáng Míngshèng, 1722–1798), Qing-dynasty scholar, historian, and textual critic. Author of #Shangshu hou'an|Shangshu hou'an (尚書後案), in which he pursued further textu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Shangshu'' following #Yan Ruoqu|Yan Ruoqu’s critical studies. His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Qing evidential scholarship on the Shangshu.
; :Wang Xianqian 王先谦 Wáng Xiānqiān (1842–1917), Qing-dynasty scholar. Author of #Shangshu Kongchuan Canzheng|Shangshu Kongchuan Canzheng (尚书孔传参正, Collated Corrections on the Kong Commentary of the Shangshu), thirty-six juan, contributing to the critical study of the ''Shangshu'' textual tradition.
; :Wang Yinzhi 王引之 Wáng Yǐnzhī (1744–1818), Qing-dynasty scholar. Author of #Shangshu Xungu|Shangshu Xungu (尚书训诂, Exegesis of the Shangshu), a foundational work in Qing philology and ''Shangshu'' textual criticism.
; :Wei Guwen Shangshu 伪古文尚书 Wěi Gǔwén Shàngshū (Forged Book of History in the Ancient Script), a term referring to the #Guwen Shangshu|Guwen Shangshu chapters now considered apocryphal. These texts were presented as part of the “Old Script” version of the Shangshu but were largely composed after the Han dynasty and do not represent authentic ancient documents. 他们成为清代考据争论的中心,特别是在#颜若渠|颜若渠的批评中,并影响了后来的《尚书》考据研究。
; :魏源(Wèi Yuán,1794-1857),清代学者、历史学家。 《书古微》作者《书古微》,是清代金文派颇具影响力的著作,探讨了西汉和东汉时期对《尚书》的解释,并批判性地评估了古文字文本的真实性。
===是===
; :杨钟泰 杨钟泰,清代学者。 《尚书今文二十八章解》作者,《尚书今文二十八篇解》作者,对《尚书今文二十八篇》进行注释。
; : 阎毛古文尚书公案《阎毛古文尚书公案》,戴君仁|戴君仁 (1901-1978) 编着,1963 年《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丛书委员会隶属中华丛书委员会。该书探讨了#颜若渠|颜若渠与#毛奇龄|毛奇龄之间关于《古文尚书》真伪的清朝争论,这通常被视为“尚书”考据史上的里程碑式案例。
; :阎若渠 阎若璩 Yán Ruòqú (1636-1704),清代学者、考据家,揭露《尚书》中“旧文字”篇为赝品。 《古文尚书述正|古文尚书述正》作者,收录于#黄清经界续编|黄清经界续编。
; :古文尚书|逸书Yìshū,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的别称。该术语指的是所谓“失落”或恢复的《尚书|尚书》古文字章,这些古文字章是汉代以后从各种来源和注释中重新发现或重建的。
=== Z ===
; :曾运干 Zēng Yùnqián(1899-1964),现代中国古典学者。 《尚书正读》作者,#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
; :Zhaodai congshu 昭代丛书 Zhāodài cóngshū (“昭代丛书”),清代儒家经典和文字学学术著作的集合,包括#惠东|惠东的#尚书古义|尚书古义。
; :章炳麟(1868-1936),又名章太炎,革命知识分子、语言学家、古典学者。 《古文尚书拾遗|古文尚书拾遗》作者,收录于#张氏丛书续编|张氏丛书续编。
; :《章氏丛书续编》Zhāngshì cóngshū xùbiān(“张氏丛书续本”),#张秉霖|张秉霖及其追随者,包括#古文尚书拾遗|古文尚书拾遗等人编撰的作品集。
; :郑玄,参见#古文尚书马征主|古文尚书马征主。
;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Zhōnghuá shūjú(“中华书局”),20世纪北京学术出版社,专门从事中国经典的批评版本和传统文本的现代重印,包括#尚书正义|尚书正义、#十三经注书|十三经注书和#尚书 郑都|尚书郑都。
==另见==
* 中国哲学词汇
==参考书目==
*《汉语大字典》。 1993年(单册版)
*《中国哲学大辞典》 :de: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大辞典。张岱年(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 2010
*《汉英中国哲学辞典》。 2002年开封
* 杨端志:“训诂学”。 1985年
* Edward L. Shaughnessy:《尚书》,见:
==进一步阅读==
* * E. L. Shaughnessy:“重写早期中文文本”。 2000年
* Endymion Wilkinson:《中国历史:手册》。 2018年
* [http://www.chinaknowledge.de/Literature/Classics/shangshu.html 《尚书》或《书经》] - Chinaknowledge|chinaknowledge.de
* [https://www.academia.edu/45431612/_Venerated_Documents_What_are_shu_and_what_is_at_stake“受人尊敬的文件”:什么是 shu,什么是危险的?] - Corina Smith
维基百科词汇表
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 [/h4]